2月21日下午,專家調研團隊來到北大荒農機博覽園調研,該園是集工程農業、生物農業、現代農業于一體,園內高標準、墾區一流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北大荒農業機械博覽園、生態農業觀光游覽園、青少年教育科普園。園區內集中展出北大荒開發建設60多年來各個時期引進和使用過的140多臺農機具。這些農機具見證了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歷程,引領著中國農業機械現代化前進的方向。
友誼博物館重點展示地域風采,傳承五地文化。博物館以歷史發展為主線,以人物、古今墾荒為重點,集中反映出漢魏時期挹婁人繁衍生息、肇興強盛的古跡,中蘇專家攜手建設友誼農場的史實,轉業官兵及支邊、知識青年開發建設北大荒艱苦創業的歷程,以及友誼現代農業建設成就,已成為提升友誼縣域文化內涵的一張獨特的新名片。
2月22日上午,專家調研團隊一行來到友誼縣人民政府會議室,與友誼縣委縣政府班子成員及主要部門的負責同志座談交流。交流內容為共同推動鄉村行高質量發展及產業園區建設,探討院士指導專家工作站在友誼設立示范站的可行性,打造高品質多功能優質稻業(米)示范區(基地),以及稻米產業從種植到收獲、及市場流通一體化服務等,與會人員深切交談共商友誼農業發展良策。
會上,大家共同觀看了友誼縣宣傳片?h委副書記、縣長張成亮介紹了友誼縣的基本情況、發展歷史、特產資源,縣域發展的規劃,提出圍繞打造農業品牌,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友誼縣的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希望找出一條適宜的路子。
全國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產品交流交易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團長助理兼秘書長、中國技術市場協會農業農村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老教授協會農業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院士指導專家工作站站長助理兼秘書長辛士介紹農科教推平臺的發展歷程和相關活動,重點介紹中國農業(食品)綠色發展院士專家鄉村行活動。
農業農村部產業發展司原巡視員、中國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副團長王秀忠談到,縣域的發展核心是產業發展。友誼縣的新型城鎮化,除了在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上下功夫,還要重點發展資源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包括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制造業、休閑康養業以及特色種植養殖業等。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社會經濟系統分析專家、中國老教授協會農業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陳寶峰說,友誼的農業生產及農業機械等方面的基礎和發展相當好,但整個產業鏈的深度和廣度還不足,缺乏獨有的品牌和渠道,相關的物流鏈和市場平臺尚未完善,需要多管齊下,從品牌影響力、人氣聚集度、市場占有率等方面重點布局。
翟志席常務副主任圍繞初識友誼、平臺介紹、工作設想、推進希望四個方面展開講話。他說,美麗的友誼被稱為天下第一場,既有歷史淵源,又有現實的區位優勢,但也不可復制。在中國農科教推這個平臺上,中國老教授協會農業專業委員會、中國技術市場協會農業農村委員會,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及相關院所都是我們的主要力量,既有院士、專家、學者的技術優勢,也有相應的社會資源優勢。從政策解讀、咨詢規劃、管理培訓、市場渠道及相關服務上有能力提供精準服務,希望為友誼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如果有可能和需要,希望推動院士指導專家工作站在友誼落地生根開花,推動鄉村行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多功能優質稻業(米)示范區和基地。
縣委書記李偉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說,各位專家調研和考察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準確地看出了我們友誼縣的優勢和短板,對友誼縣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極具參考價值。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開展更多領域的廣泛合作,同時期待各位專家能以專業的角度,為友誼的農業發展診脈開方,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推動友誼的農業高質量發展。
參加座談的還有中國技術市場協會農業農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副秘書長、中國老教授協會農業專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葛玉梅,中國農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講座教授張連勇,以及黑龍江省農科院科技推廣處副處長李禹堯?h委常委、副縣長畢大偉,副縣長孔慶龍,北大荒農業股份公司友誼分公司副經理苗得雨,以及友誼縣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2月22日下午,座談會后,專家調研組一行又來到友誼農場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數字農業服務中心調研農業數字指揮中心建設、黑土地北大荒模式研究中心建設、黑土地保護實驗室建設等情況。隨后又前往友誼恒盛米業調研稻米加工生產線,進一步了解友誼縣稻米相關產業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