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1lvuq"><ins id="1lvuq"><table id="1lvuq"></table></ins></wbr>
          <wbr id="1lvuq"><ins id="1lvuq"></ins></wbr>
        <video id="1lvuq"></video>
        <video id="1lvuq"></video>
        <video id="1lvuq"><ins id="1lvuq"></ins></video>
        <wbr id="1lvuq"></wbr>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農業資訊 >> 內容

        培育本土化“良種” 推廣集成增產技術 提升糧食產量

        時間:2023/4/19 11:03:02 點擊:205

        0

         要想實現噸糧田之上促單產,除了農田必須是高標準農田之外,本土化的“良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張文國是德州一家種子企業的負責人,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地里查看新育種小麥的各項性狀。 

          去年,張文國公司選育的德麥008,小麥平均畝產高達839.2公斤,刷新了德州市小麥單產最高紀錄。今年,他們在德麥008的基礎上又共選育了幾十個品種進行試驗。 

          種子適應本地氣候和環境,才能呈現最好的長勢,這也要求種子必須本土化。 

          去年,德州的15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國家和山東省審定,審定品種總數達160多個。目前,德州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種子質量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9%以上。 

          推廣集成增產技術 提升糧食產量 

          在采訪當中,記者也發現,在噸糧田的建設過程中,單一技術的應用很難提升糧食產量,必須實施多項增產技術。而德州在推廣集成增產技術的過程中,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在德州樂陵南夏村,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科技小院”。這里聚集了多家國內農業高校的碩士生、博士生。眼下,正是小麥春管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 

          為了加大科技資源的整合力度,在技術推廣過程中,德州改變過去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模式,通過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讓技術真正落到萬畝田間。 

          種糧大戶張丙學在臨邑縣合務鎮承包了450畝地種玉米和小麥,他通過半托管的方式,把自家土地交給當地合作社進行管理。 

          張丙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由合作社托管的種植成本每畝1100元,自管大概1200元—1250元,每畝可節省150元左右。 

          目前,德州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3769萬畝,通過經驗累積,當地還創建了以機械化生產、病蟲草害防控等技術規范等系列標準,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0
        作者: 來源:央視網
        共有評論 0相關評論
        發表我的評論
        • 大名:
        • 內容:
      1. 關于我們 | 服務條款 | 法律聲明 | 刊登廣告 | 在線舉報 | 投訴建議 | 合作加盟 | 聯系我們
      2. 中國農業市場網(nacc.org.cn) © 2023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3. 京ICP備09044653號-4 京公網安備110108002993號
      4.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无码
              <wbr id="1lvuq"><ins id="1lvuq"><table id="1lvuq"></table></ins></wbr>
                <wbr id="1lvuq"><ins id="1lvuq"></ins></wbr>
              <video id="1lvuq"></video>
              <video id="1lvuq"></video>
              <video id="1lvuq"><ins id="1lvuq"></ins></video>
              <wbr id="1lvuq"></wbr>